邱貽可:“我跟孫穎莎既是師徒也是家人”【從“國乒六小龍”之一到孫穎莎主管教練】
“少年英雄”是邱貽可身上最為鮮明的標簽,2003年巴黎世乒賽,年僅18歲的邱貽可在先失兩局的情況下逆轉戰勝了當時排名世界第一的蒂姆·波爾,從此逐漸被更多乒乓球愛好者所熟知。他與王皓、郝帥、陳玘、張超、單明杰是國家隊的同一批隊友,屢次為國家隊爭得榮譽,一時之間風頭無兩,“國乒六小龍”的名號也成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今年2月份,邱貽可正式成為孫穎莎在中國國家隊的主管教練。師徒兩人雙向奔赴之后,就一起樹立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為了一個共同的“冠軍夢”前行。過去一個多月,第56屆國際乒聯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WTT澳門冠軍賽和新鄉WTT世界杯決賽相繼在中國舉行,孫穎莎一個月連奪三冠,成最大贏家,眾多球迷也期待師徒兩人能夠繼續攜手走下去。
11月4日,國乒00后孫穎莎迎來了自己的22歲生日,她說:“我覺得跟邱指導配合也有8個多月了,和他溝通配合非常好,自己也在一點點進步。”當天,邱貽可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專訪,他坦言,如今作為教練更需要嚴格要求自己,在遇到問題時自己也會和孫穎莎及時溝通,當她走上賽場的時候,自己和她也會團結一心。
對話
“乒乓球已成為我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北青報:從運動員到教練員,在心態上有何轉變?
邱貽可:現在回想當運動員時期還是比較幸福的,因為運動員只需管好自己,努力訓練提升自己。而教練員則需要為運動員想得更全面,做訓練指導、分析等,責任更重。
北青報:在你看來,這種身份轉變需要為之付出怎樣的努力?作為一名優秀的國家隊教練員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邱貽可:首先,需要更全面地考量,因為運動員要做好自己,教練員要幫助運動員考慮更多問題,比如怎么去發展,怎么去訓練。第二點,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學會吸收優點,分析利弊,把好的東西在運動員身上展現出來。
北青報:今年2月份,你正式成為孫穎莎的主管教練,請用一個詞形容彼此之間的關系。
邱貽可:在我心里我們既是師徒也是家人。在平時的訓練中,孫穎莎非常努力,作為教練我也嚴格要求,在遇到問題時我們也會及時溝通。當孫穎莎走上賽場,我和她也會團結一心,共同面對。
北青報:如何評價孫穎莎在連續三次大賽當中的表現?
邱貽可:我覺得她的發揮非常穩定,一方面是堅持努力訓練讓技術穩定,另一方面是面對大賽的心態穩定。
北青報:孫穎莎作為世界第一、國乒女隊主力隊員,在巴黎奧運周期中,你對她有哪些期待?
邱貽可:祝賀當下,祝愿未來!
北青報:乒乓球對你而言,將會是你一生的事業嗎?你對年輕運動員有什么期許?
邱貽可:乒乓球不僅是我一生的事業,而且已經成為我人生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希望年輕球員從各個方面都能進步得更快,因為對于年輕球員來講,要想沖擊主力隊員,或者國外的高水平運動員,他們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中國乒乓球隊里有一句話“搶班奪班”,而不是在原地等待,要在各方面進步得更快。
北青報:乒乓球作為我們最引以為豪的運動,多年來一直稱霸世界,你如何看待國乒精神?
邱貽可:有信仰,有信念。有一種不懼競爭,雖難必勝的決心。國乒精神里包含著我們的愛國精神、挑戰精神、奮斗精神。